“真是太感谢法官了,不仅帮我们要回了钱,还没把关系彻底闹僵!”近日,在海北法庭调解室里,原告小张一手拿着锦旗一手握着法官的手连声道谢,一旁的被告小李也面露释然。这场持续近一个月的彩礼纠纷,终于在法官的耐心调解下画上了圆满句号。
今年年初,小张与小李经媒人介绍相识,相处三月后按当地习俗订婚,小张一家东拼西凑拿出18万元彩礼送到小李家。可订婚后不久,两人因婚礼细节、生活规划等问题频繁争吵,感情逐渐破裂,最终决定分手。但在彩礼返还问题上,双方却陷入僵局:小张认为婚没结成,彩礼应全额退还,这笔钱还欠着外债;小李则称部分彩礼已用于订婚礼品、共同租房等开销,且自己为筹备婚礼耽误了工作,只愿退还10万元。多次协商无果后,小张一纸诉状将小李诉至海北法庭。
受理案件后,承办法官孟令臣没有急于开庭判决,而是先分别与双方沟通。面对情绪激动的小张,法官一边安抚其焦虑情绪,一边讲解《民法典》中关于彩礼返还的相关规定,明确“未办理结婚登记,彩礼应酌情返还”;随后又找到小李,耐心倾听其委屈,引导她换位思考小张家庭的经济压力,并协助梳理彩礼开销明细,指出合理扣除范围。
为彻底化解矛盾,法官采用“背靠背”与“面对面”相结合的调解方式,先分别疏导,再组织双方坐在一起协商退款金额和支付方式。经过三次调解,法官结合法律规定和当地习俗,提出“扣除合理开销后返还12万元,分两期支付”的方案。最终,双方均表示认可,当场签订调解协议。
至此,这场彩礼纠纷在海北法庭的调解下得到圆满解决,承办法官表示“彩礼纠纷往往掺杂着情感与习俗,简单判决容易埋下矛盾隐患。”此次调解不仅为小张挽回了经济损失,也避免了双方关系进一步恶化。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,海北法庭用耐心与专业解开了当事人的“钱结”与“心结”,真正实现了“案结事了人和”,让司法既有力度,更有温度。